: 幼兒, 耳朵 專家提醒,幼兒的耳朵尤其不應該隨便掏,因為幼兒外耳道皮膚十分嬌嫩,在靠近耳道口的皮膚還分布著很多皮脂腺和毛塞等。如果經常掏耳孔,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,造成細菌侵入,引起感染,嚴重的還會出現生癤腫、發燒、食欲減退、聽力下降等不適癥狀。 “耳垢多了不用擔心,因為它會隨著人們的頭部搖動以及進食時咀嚼活動自動脫出。”不少家長把耳屎當垃圾,害怕妨礙孩子聽力,其實不必太過擔心。因為耳屎(學名“耵聹”)是保護耳朵的天然“防護墻”,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,如果缺乏它,一旦猛烈的聲波迎面而來,直沖耳道,由于缺乏屏障,鼓膜可能受到損傷,導致聽力下降。此外,耵聹分泌的油質還能抵擋入侵的細菌或小飛蟲。 掏耳時應該注意: 1.最好用棉簽,輕輕在外耳道轉動,然后耳朵朝下,耳屎可自行出來; 2.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,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即可; 3.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“油耳”的人可一周兩次; 4.如果長期不掏耳朵,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,這時就很難掏出來了,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