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 體格, 發育 有些家長經常詢問如何評價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,還有的人問,他的孩子發育是否正常諸如此類的問題。首先您要清楚小兒生長發育包括兩大部分,其一體格發育,其二是神經心理發育(俗稱智力發育),當兩者發育均正常時可稱為健康兒童。 體格發育包括體重、身長、頭圍、胸圍等近10項內容。其中體重、身長是重要的指標。而體重又是觀察小兒體格發育最靈敏的指標。每位家長都經常給小兒稱體重,但是體重對于小兒來說有什么實際意義呢?如何進行評價呢?真正了解的人不多。 體重是身體各器官、組織、體液的總重量。它能及時反應小兒近期的營養狀況和疾病情況。因此要定期給小兒稱體重具有重要的意義。一般情況下6個月以內的小兒最好每月測查一次,6個月至1歲每3個月測量一次,1歲以上每半年測一次,3歲以上每年測一次。測量體重最好選用杠桿稱,測量前要檢查零點,應脫去小兒外衣、鞋和帽子,年長兒盡量排空小便,這樣稱出的數值較為準確。正常新生兒出生時體重就在2500克以上,如果低于2500克為低出生體重兒,若等于或超過4000克為巨大兒。剛剛出生的新生兒由于多睡少吃、呼吸、皮膚蒸發及大小便的排出導致體重下降,這種情況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,在生后3―4日體重下降最低點,一般不超過出生時體重的7%―8%,以后逐漸增加,每天增長25―30克,7―10天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。滿月時體重應該增加600―800克。出生后的第一年是體重增長最快時期。例如出生體重3公斤的小兒,3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約6公斤,1歲時體重是出生時的3倍約9公斤,2歲時約4倍。2歲后平均每年增長2公斤。 身長(高)是測量小兒頭頂至足底的距離。3歲以內小兒測量時取臥位姿勢,因此稱身長,3歲以后要采取立正的姿勢稱身高。測量身長時應脫帽、鞋、襪。3歲以內的小兒身長與營養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。3歲以后身高受種族、遺傳和環境的影響較為明顯。身長與短期營養變化不明顯,但是與長期營養狀況有一定的關系。身長也是在生后第1年內增長最快。例如小兒出生時的身長50厘米,1年大約增長25厘米。1歲時身高約75厘米,第2年約增長10厘米,以后至青春期平均每年增加5―7厘米。 如果嬰兒體重、身長有規律地增長是健康的表現之一。當小兒體重及身長不按規律增長,說明可能喂養方法不當,過胖時可能營養過剩,增長緩慢或不增長可能是食物質量欠佳或者疾病所致(如肺炎、腹瀉等疾病)影響小兒體格的發育,應該積極查找原因采取措施。 |